泰國旅遊資訊網

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中國工程院光學及激光相關領域院士部分匯總
2017.8.30

  6、許祖彥  許祖彥(1940.2.25-)激光技術專家 四川省邛崍縣人 1963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主要進行了可調諧和全固態激光器研究,指導學生完成非線性晶體相位匹配折返現象普遍性的理論證明,并以此科學發現為原理提出專利設計合作研制出多波長光參量激光器,首次實現多波長激光寬調諧獲國家發明二等獎;首次實現LBO光參量振蕩和高效三倍頻,首先將BBO光參量振蕩效率和功率提高到商業水平,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發明光參量激光復合腔調諧技術,獲中科院發明二等獎 合作研制YAG-染料-喇曼移頻激光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率先在國內研究大功率全固態激光器,合作研制出KW級基頻(1064nm)器件、100W級二倍頻(532nm)器件、10W級三倍頻(355nm)和四倍頻(266nm)器件、KBBF晶體棱鏡耦合專利技術首次實現六倍頻(177.3nm)激光輸出。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7、周壽桓  周壽桓(1937.4.3-)光電子學與激光技術專家 1937年4月3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原籍北京市朝陽區 1962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現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1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科技委主任 中國電子學會量子電子學與光電子學分會秘書長   70年代初提出DPSSL的技術設想,是我國最早開展DPSSL研究之一 全國產元件DPSSL綠光輸出率先突破100瓦,打破國外禁運,高重頻倍頻、Q開關單縱橫DPSSL突破環境關進入工程實用   國內最先將非穩腔用于Nd:YAG激光器,開拓非穩腔、VRM腔激光器,設計定型并發展成高功率、高光束質量激光器產品   與國內單位合作:率先實現230nm-1390nmde可調諧激光輸出;研制成功跑道視程激光探測儀,氣象激光雷達設計定型;激光水下探測試驗系統等   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8、莊松林  莊松林(1940.8.14-)光學專家 出生于1940年8月14日,江蘇省溧陽人 1962年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 1979年赴美訪問研究,1982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得博士學位usb flexible inspection camera 1984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共享得中青年專家,1985年、1987年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范,1989年獲第一屆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獎,1990年獲政府特殊津貼,1991年獲優秀突出貢獻回國人員榮譽證書,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是國際光學工程學會和美國光學學會資深會員,中國儀器儀表協會理事長,中國光學學會理事 現任中國計量學院院長、上海理工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兼職教授   莊松林院士長期從事應用光學、光學工程和光電子學的研究,多次獲部級科技進步獎及多項榮譽獎 他設計了百余種光學系統及儀器,是國內率先開展光學系統CAD的研究者 主持完成了國內最大的光學儀器設計軟件系統,在統計試驗總極值最優化方法極公差的非線性模型等方面取得獨創性成果 在光學像心理物理實驗研究方面開展了國內首創性的工作 他對非相干光學信息處理及彩虹全息技術作了全面系統的研究,被譽為現代白光信息處理的主要貢獻者之一 在復物體的位相恢復研究種提出多種光學方法,開創了該領域研究的新方向 所研制的CdSe(硒化鎘)液晶光閥達到了當時國際先進水平 在梯度折射率光學材料、光柵衍射矢量模態理論、高速光學多通道模/數變換和光容新無源期間和高密度光存儲技術等研究中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 先后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140余篇,著有《光學傳遞函數》一書medical endoscope camera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9、龔知本  龔知本(1935.11.28-)大氣光學專家 1935年11月28日出生,江蘇省太倉市人 196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 曾任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 現任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國家863計劃大氣光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三十多年來一直從事大氣光學及其工程應用研究,是我國應用大氣光學主要開拓者 在激光大氣傳輸及其校正、激光大氣探測和高分辨率大氣吸收光譜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并推進了大氣光學學科的發展 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四項,省、市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四項 發表論文一百余篇   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0、姜文漢  姜文漢(1936.5.9-)光學技術專家medical endoscope camera 浙江省平湖縣人 1958年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 現任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國家863計劃大氣光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早年從事大型光測設備研究,在精密軸系理論和技術、固定式光學測量系統等方面有開創性工作 1979年在我國首先開拓自適應光學方向,建立整套基礎技術并研制多代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系統 他在自適應光學和光束控制兩方面均作出重大貢獻:用于神光高功率激光裝置的19單元波前校正系統是國際同類裝置中最先實用的;21單元自適應學系統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星體目標實時校正成像的國家;與北京天文臺合作建立的2.16米望遠鏡紅外自適應光學觀測系統使我國擁有了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實用近紅外波段的自適應光學觀測系統;37單元和61單元兩套自適應光學系統已分別實現水平和斜程大氣湍流補償,獲得國際上未見報道的校正效果 作為主要參加者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作為第一主持人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一項、一等獎六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23下一頁>。

提供泰國,泰國旅遊,泰國曼谷自由行,,泰國旅遊,曼谷行程相關服務、克羅埃西亞北海道旅遊巴里島自由行歐洲旅遊帛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