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新消息 |
首頁 最新消息 |
|
|
|
|
|
|
|
目前的高二生要注意,107年國文科大學學測,作文寫作將改為獨立施測的「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撰寫兩篇作文,分數占總分的一半;高中生要加強鍛鍊理解、思辨與表達的訓練,奠定國寫基礎。
4月22日當天,全國有2萬多名高二學生試考「國寫」。什麼是國寫?考法為何?學生平時如何準備?跟大學選才有何關係?
大學學測國文科非選擇題測驗,明年起,改為「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與選擇題分開,獨立施測,要求考生在80分鐘內,寫兩篇各約600字的作文,計分占國文科總分的50%。第一批適用對象,就是目前的高二學生。
兩篇作文之中,一篇考「知性」,測驗考生的統整判斷能力;另一篇考「情意」,抒發感受能力。兩科滿分各25分,合計為50分,即國文科總分的一半。正式閱卷之前,由大考中心針對考題公布評分原則。根據這些原則,每篇作文以六個等級(A+、A、B+、B、C+、C)評定,再換算成分數;兩題分數合計,併入國文科總分,計算學測國文科15級分及五標(頂、前、均、後、底標)。
國寫能力應被視為一般能力
大考中心強調,國寫能力應被視為學生的「一般能力」,培養此種能力,不應只是國文科教學的責任,因此,也會針對大學「跨學系」的語文書寫表達能力加以設計考題。
從國寫兩大題型來看,高中國文老師普遍認為,「情意」題向來是國文作文的訓練,要求學生寫出個人的實際生活經驗、內心情感,並發揮想像力。至於「知性」題,則要求學生正確解讀文章或圖表、分析、歸納、提出論點,雖非全然超出傳統國文作文的範圍,但因「跨科出題」,即便大考中心強調「原則上」不涉及艱深的專業知識,對學生來說,難易度確實較難掌握。
以大考中心去年公布的試題範例為例,其中一題,要求閱讀800字文章後,以「我對人工智慧的看法」為題,就「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是福是禍?」及「人類如何面對此趨勢?」為文呈現自己的見解。前導文章提到的內容,包括科幻電影《A.I.人工智慧》與小說《超人列傳》的情節,以及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對人工智慧的評價。
北市西松高中國文老師蒲基維表示,以往考這類題目,第一類組學生文筆較好,但寫不出具體內容;第二、三類組學生較能掌握科學知識,但寫得太「硬」,文章結構也較鬆散。回到教學現場,蒲基維認為,不管念哪一類組,學生都應努力掌握閱讀理解、思辨及文字表達,因為這些都是國寫所要求的能力。
新北市南山高中國文老師莊溎芬則說,近10年來,學測非選擇題的命題,已逐步重視這些能力。她建議學生不要被「跨科」的用語嚇到,其實國寫並非全新的考法,仍是以國文讀寫當作基礎。
北市中山女高國文老師李明慈也說,理解文本、檢索擷取訊息、統整文意、綜合分析文章篇旨、歸納訊息,以及透過寫作清楚提出自己的見解,這些都是讀寫的基本功夫。
國寫將成為獨立考試模式
國文作文單獨施測,已是大學入學考試的趨勢,今年7月的大學指考國文科,也將是最後一次考作文。明年學測,國寫與國文選擇題合併計分,但根據大考中心的規劃,未來可能一年舉辦兩次國寫的獨立考試的模式,對考生擇優使用及大學選才都有幫助。
國寫在家練功祕訣
1.勤讀。南山高中莊溎芬老師建議:讀優質雜誌大型專題報導、讀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閱讀優質媒體對國內外重大事件的新聞報導
2.勤寫。中山女高李明慈老師建議:練習命題作文、實用寫作、閱讀寫作、改寫、接寫五大類寫作;用心寫週記、日記或小札記
寫作是大學課業的基礎
大學教授為何批評學生程度不好?觀察指標之一,就是寫作。
台灣大學2008年成立寫作教學中心,前年起,針對大學部開中、英文寫作課,可抵通識學分。助理教授蔡柏盈教中文寫作,系所老師常向她求救:「可以先教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嗎?」、「整篇報告看不到學生的論點!」等。
蔡柏盈表示,大學學測的非選擇題,近幾年要求學生對文章提出分析與看法,這種方式訓練下來,學生其實都有寫作的基礎,「能力都在,只是需要有人『點』一下。」
給大學新生的第一個提點,在於寫作範圍加深。蔡柏盈認為,高中生的寫作以命題作文或引導寫作為主,但大學生寫報告沒有這麼單純,除了要自訂題目,還須閱讀許多資料,分析不同作者提出的論點,並從中建立自己的論點,這些「升級版」的功夫如果沒人指導,學生的既有能力不易展現出來。
第二個提點是「加廣」。課堂報告之外,大學生活舉凡寫活動提案、透過e-mail討論作業、媒體投稿等,都須藉助寫作,而且寫作對象及目的五花八門,學生除了要有寫作能力,還須善用寫作策略。
不同科系的學生拿報告、履歷等各式文件前來尋求諮詢,蔡柏盈一定先看「結構」。她說,結構清楚,成功的寫作就達成了一半。
走出戶外練寫作 萬芳高中╳打破文理界限張老師創作藝坊:學測作文班
高中國文有一課〈北投硫穴記〉,出自《裨海紀遊》,講述清朝康熙年間,作者郁永河從福州渡海來台、在北投探採硫礦的見聞。這堂課多以翻譯解釋或寫作摹寫方式進行,台下學生常睡成一片。
2012年,台北市萬芳高中國文老師余懷瑾改變教法,針對自己的高三導師班,邀地科、生物、歷史及地理老師一起備課。「地熱如『炙』,到底是攝氏幾度?」余懷瑾沒有料到地科老師會問這樣的問題,她有點驚訝,「原來,各科對知識的認知差那麼多。」
暑期輔導期間,五位老師同時入班教學,針對課文,地科老師解釋,「剝蝕如粉」其實是「換質作用」;生物老師則說,因為土壤呈酸性,所以作者寫下「草木不生」。課後,學生被要求到北投地熱谷、硫磺谷、鳳凰谷一帶,進行實地踏查。張老師創作藝坊:學測作文推薦
巧合的是,開學後的模擬考,國文非選擇題的題目是「台灣之美」,余懷瑾班上很多學生寫北投,而且拿高分。從此,學生寫作文就像開了竅,學測考得也很出色。「放暑假,他們去得心不甘、情不願,反而因此印象深刻,寫來特別有感覺。」余懷瑾打趣說。
這次經驗讓余懷瑾難忘。隔兩年,因為換教科書,〈北投硫穴記〉移到高一教,老師們有共識,讓這群「小高一」來場跨領域學習小旅行,400多個學生在週末假期,帶著溫度計、酸鹼試紙去到北投,有的拿化妝棉採集硫氣,有的則拍影片紀錄周遭地景特色。這種跨領域、非典型的教學,讓學生忘了這原是一門國文課,也不再計較學習單的內容會不會考。
「題目我們永遠猜不到,但只要把生活經驗、心中感受、對周遭事物的觀察寫進作文,這就對了。」余懷瑾總是這樣鼓勵學生。
寫熟科普語彙 西松高中╳跨領域讀寫
坊間「寫作班」教人創作,西松高中也有寫作班,教學生跨領域寫作文,三年來,已經走筆涉獵科普、飲食文學、文化思辨、性平議題、生命教育、海洋污染、老街尋訪等10個領域。
寫作班計畫召集人、國文老師蒲基維認為,高中生常被詬病寫作內容貧乏,背後有個原因常被忽略,即學習撕裂。學生每天上七節課,各科學習內容卻沒有統整,閱讀與寫作就只侷限在國文的範疇裡,難與其他學習經驗產生連結。
西松高中爭取到高中優質化方案,101年起開辦跨領域讀寫課程,從假日寫作班、暑假寫作營起步,到目前融入國文課堂教學。課程名為「跨領域」,針對各領域實施不同的讀、寫策略,例如飲食文學讀寫要求色、香、味的感官體驗,科普讀寫則須有科學知識支撐。
以科普寫作為例,如何描寫「肺部纖維化」?國文老師恐怕也很難描述。
上課之前,蒲基維找來生物老師共同備課,講解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病毒對肺部造成的傷害後,國文老師也才恍然大悟,「原來纖維化的狀況就像是肺部傷口結痂。」透過國文老師的轉述,學生很快掌握閱讀理解與寫作表達的訣竅,而非只是套用冰冷的科學術語。
針對國寫的考法,蒲基維提醒學生,對資料準確擷取與分析,至為關鍵,為此,他也重視閱讀的「品質」。「前導文章既是引導,也是限制,」蒲基維說,閱讀時,必須有效掌握主要、次要的訊息,以及區分什麼是無用的訊息,下筆才能「打」中義旨的核心。
至於作答,他建議花3、5分鐘擬好大綱再下筆,並設計簡短但吸引人閱讀的開場白,「寫完一段,僵在那裡想下一段,才真是浪費時間。」 |
|
|
|
|
|
|
|
|
|
|
|
|
|
|
|